News.
红酒文化,大约在公元一千多年前在法国的南部出现,随后在在地中海地区大面积繁衍传播。早期红酒一度被人们认为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同样也作为敬拜酒神巴克斯的用品,且基督教徒们认为红酒代表耶稣的血液。那么,葡萄酒的起源是怎样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葡萄酒的历史文化吧。葡萄酒的起源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记载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万年前诞生,已远至历史无法记载。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产生了。我们的远祖尝到这自然的产物,从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葡萄酒的发展1、欧洲葡萄酒的发展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在美锡人(Mycenae’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后来,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也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2、新世界国家葡萄酒的发展新世界国家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基本都是在十五、十六世纪才开始的。由于新世界国家最初都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或是欧洲移民,所以,新世界国家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方面是继承于旧世界的技术。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国家打破了传统的人工的方式,将工业化带入葡萄酒的生产中。开始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 新世界国家的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基本都经历了悲惨萧条的“禁酒期”。虽然各国的“禁酒期”不同,但对于葡萄酒行业的打击几乎都是毁灭性的。但在这之后,特别是经历过根瘤蚜及嫁接技术的出现,不仅新世界葡萄酒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旧世界葡萄酒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3、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比较辉煌的成绩,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干红是国内大部分人对葡萄酒的印象,一提起葡萄酒就是干红,但葡萄酒的种类远不止干红这一种。按照含糖量来分,葡萄酒有干型葡萄酒、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这四种,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葡萄酒有几种口味吧,看看不同口味葡萄酒有什么区别。大家在参加各种进口红酒展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进口红酒,有干型红葡萄酒、半干型红葡萄酒等等。1、干型葡萄酒最基础的说法是含糖量小于或等于 4g/l的葡萄酒。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葡萄酒,含糖量低于3克。这种量在嘴巴里是基本感受不出甜味来的,大家常说的干红,全称就是干型红葡萄酒。2、半干型葡萄酒含糖量为4-12g/l之间的葡萄酒,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酒,含糖量在3-9克之间。这时候对糖敏感的人,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甜味。这类葡萄酒最好做,比较常出现在口粮酒类别里。3、半甜型葡萄酒含糖量不超过45g/l的葡萄酒,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酒,含糖量不超过33.75克。很多妹子喜欢这个类别的酒,因为喝起来够甜。4、甜型葡萄酒含糖量超过45g/l,也就是说750ml含糖量超过34克左右,按照每一杯葡萄酒150ml算,喝一杯甜葡萄酒,相当于摄入差不多7克糖,跟一包健达巧克力差不多。以上含糖量的数额是针对静止酒而言,起泡酒有另一套标准,我相信你们没兴趣看,看了也记不住。葡萄酒半干红和干红的区别:其实干型与半干型的区别在于含糖量。大家都知道,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变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转变的彻底性不同,最终红酒中含有的未被转变的残糖量就不同。一般葡萄酒在陈酿完成后酒液中多多少少都会含有残糖,而残糖的量也决定着葡萄酒或干或甜。半干红葡萄酒有哪些?其实根据残糖量的多少,除了把红酒分为干型和半干型外,还分为半甜和甜型。既然残糖量小于4g/L的红酒才称为干红,那是不是干红要比半干红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糖分的残留量是可以控制的,这主要是因为葡萄酒发酵所用的酵母是由人工添加的,而且发酵的时间也可以由人控制,因此,干红不一定要比半干红好。反而有时人们会专门酿制一些含糖量较高的葡萄酒,比如 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贵腐甜白葡萄酒、德国的逐粒精选(Beerenauslese)甜白葡萄酒和逐粒枯萄精选甜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都是异常珍贵的甜型葡萄酒,产量有限,价高难求。因此,不能单单根据残留糖分的含量多少来判断一款葡萄酒的质量高低。所以也不能笼统的说干红就比半干红好,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
有人说“葡萄酒种出来的”,这句话说的是在除了酿制的过程外,葡萄酒还会因葡萄栽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而改变风味。本文将与读者一起,揭秘影响葡萄酒风味的五大因素。一、气候葡萄是一种很容易受到种植环境影响的植物,作为原生于亚州热带地区的植物,在生物学上非常适合种植葡萄的地方是气候温暖,降雨平均、土地肥沃的低纬度地区。但从葡萄酒酿制的角度看,在低纬度肥沃地区种植的葡萄,由于没有向土地深处扎根吸取养分的必要,往往都没有明显的个性,反而不用于酿制葡萄酒,因此几乎没有热带、亚州热带国家在生产葡萄酒。二、土壤不同类型的土壤都对应着不同的非常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如沙砾质土壤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温性,更适合种植果香丰富的葡萄品种,而石灰质土壤具有保湿性和保温性,更适合种植单宁强劲的葡萄品种等。一些世界出名了的葡萄酒款的成名,更可以归功于葡萄园的土壤类型,夏布里的霞多丽白葡萄酒,其中令人着迷的矿物质香气,便是来源于当地葡萄园的白垩质土壤。三、天气变化季节性的天气变化对葡萄的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葡萄酒讲究年份的原因。如果夏季的气温温和、阳光充足、湿度适中,秋季的葡萄成熟期降雨少,那这一年就可以成为葡萄酒的“好年份”,酿出好酒的几率也就更大。四、品种世界上可用于酿酒的葡萄有数百种,它们的颜色、大小都不尽相同,但往往酸度、甜度、单宁互相平衡的葡萄才能酿出品质优质的葡萄酒。
返回顶部
400-809-8579
微信扫一扫